網店多如牛毛
商品琳瑯滿目
究竟該選哪一家呢

“選銷量大的,賣得多肯定不會差”
“選好評多的,大家都說好自然靠譜”

你就沒有想過
銷量和好評可能是刷單刷出來的嗎

就在上周,全國首例“刷單炒信入刑案”告破,刷單組織者通過創建刷單平臺牟利90余萬元,被判處有期徒刑5年9個月,并處罰金92萬元。刷單炒信不再是打打擦邊球的灰色行為,水軍們顫抖了嗎?
問題是,身為普通消費者,我們怎么哪些商品是刷單刷出來的呢?

看銷量和評論量的比例
“月銷量”就是最近30天確認收貨的人數,“累計評價”就是最近180天的所有帶字評論,不包括系統自動好評和無字好評。常規而言,會帶字評論的網友有四分之一就很不錯了。
像這樣,評論量比月銷量如此懸殊的,評價內容的參考價值就不大了。

除了評論量過多,評論量過少也不正常。比如這款裙子銷量有1.4萬,在一眾同款中拔得頭籌。

評論卻只有區區39個,是不是太邪乎了。這種情況通常是大量退貨導致的,退貨會留下交易記錄,銷量是刷上去了,但是卻無法評論。

看評價內容
有些刷單的賣家會給一套慣用的評價話術:
“老公很喜歡”
“女朋友穿上很漂亮”
“對不起店家,出差回來收貨晚了,寶貝很贊”
“快遞出了小問題,賣家及時解決非常棒”
雖說正常買家也會這么說,但一個商品類似評價過多就很可疑了。這種熟悉感,就好像重溫TVB的經典臺詞一樣……

高級一點的,整篇都是大段大段的文字,不同買家的給出的評論相似度極高而且有明顯地推薦用語,那十有八九都是刷出來的。

看曬圖賣家秀
不同的商品被P上了同樣的貼紙。



你們的“買買買”貼紙是某寶統一發的嗎?還有各種推銷和廣告用語的貼紙,撞臉程度高到驚人。
而進階版的曬圖就更厲害了,完全不相同的買家秀,看上去沒毛病呀。

但是另一家賣同款的店鋪,不同的昵稱,竟然曬出了同樣的買家秀。這世上竟有這樣的“巧合”?

看提問區內容
提問區也是許多網友會參考意見的地方,但有時候,“真相”就是這么令人意外。

刷單總是屢禁不止,因為刷單確實能為賣家的新店、新產品帶來明顯的轉化率和銷量。貢獻真金白銀的,就是被騙的各位親呀。
在電商的迫切需求下,刷單炒信已經形成了利益產業鏈,據不完全統計,職業從事刷單的人員就有數百萬人。

隨著刷單炒信入刑第一案的宣判,小盟看到了希望,治亂象用重典,如果處罰一直不痛不癢,對于違法者根本起不到震懾作用。如果失信可以獲得巨大利益,投機可以不付出沉重代價,對于整個社會的公平秩序與市場環境都是一種巨大的破壞。
相信未來“刷單炒信”被定罪將不會是個案,而是會變成一種常態。網友們日常遇到刷單詐騙,也別忘了到安全聯盟(anquan.org)進行舉報。